前幾天在書店𥚃看到馬尼尼為的新書: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  其中的文字很少,多的是耐人尋味的版畫作品,不管是畫作或是書,乃至於書名本身,都直接了當地對母愛提出質疑。其實寫這篇很掙扎,一來我也是母親,而且是五個孩子的母親,二來是我儘管從來被教導母愛的偉大,被教育母愛是犧牲是奉獻是無怨無悔,但我內心的某一個小小的深處卻不斷地想要摧毀這個偉大的型塑,並從中得到解放。而這樣的思想在普世價值觀不但大逆不道,更被視為褻瀆!

 

馬尼尼為來自馬來西亞,曾得到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學位,與國立藝術大學美術所碩士學位。嫁做台灣媳婦與成為台灣母親而定居台灣。其作品多反應外籍配偶被受岐視的社會議題。而她也不只一次地痛陳自己作為外配,只被當作傳宗接代的工具,而不被尊重,更因此成了心理殘廢之人,也自爆曾經有想殺死婆婆的衝動。其實這樣的心理殘缺或許曾在某幾次被配偶或是子女,又或是社會將身為母親的我們所做的努力視為理所當然中悄悄地形成!

 
 image
 
 
  
 
 
母愛並非天性這樣的論述已由法國思想家西蒙.波娃於西元1949年提出(第二性)。在當時掀起輿論極大的震撼!在教廷梵地崗更將其列為禁書!但實至今日婦女地位已大幅提升,但在世界部分保守地區,甚至在台灣,不論是在職場上或是家庭分工合作上,母親的身分或多或少阻礙了女性的發展機會, 並增加其工作量.  我們可以女性擁有子宮這個生物角度來探討母親的處境.   姑且不論受孕前的男女性行為, 子宮是孕育子代的j唯一空間, 理所當大多數人將胎兒等同於母體的一部分, 潛意識便將母親的角色內化為女性的終極命運.  若女性無意或無法生育, 便承受來自社會或自身矛盾的 極大壓力.  若是在不情願的情況下產下胎兒, 對母體及胎兒將會造成莫大的危害.
 
 
東方到西方,我們總在文學作品和現實生活中聽見母親的哀鳴。悲慘世界中的芳安婷未婚產女後被拋棄, 最後為了實現母愛只得下海為娼。若在今日醫學進步, 或許她能夠選擇墮胎病重新展開人生.  又, 普契尼的曠世鉅作 " 蝴蝶夫人"中的蝴蝶, 若是母愛為女人的天性, 那她又怎能只為了不恥辱地苟活而自殺留下無辜稚子呢?  另一些能夠證明母愛為天性實是謬論的社會案件更是所在多有....少女未婚懷孕丟棄嬰兒, 更有些母親離異後與同居男友虐待兒女致死。如果我們不再那麼強調母性光輝,而是頌揚母親爲了成就繁衍下一代的生物責任,而犧牲自身生理及心理的健康,並給予更多心理及經濟層面的支持,或許一些悲劇將不再發生!也真能如貼在公立拖育所的標語,讓女性"安心生、快樂養"。
 
最後如果察覺曾經在我們某一段不懂事的歲月𥚃,我們曾經讓母親傷心,那麼如果還來得及,請對母親説聲謝謝。畢竟,她不是生來就該成為母親的!
 
arrow
arrow

    拿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